正如每代棋手都高擎信念的火炬,每位棋人都肩负棋枰的使命。回望中国国际象棋的峥嵘征程,星河璀璨的棋坛天穹中,无数棋坛英杰以智慧为经纬,在黑白方寸间勾勒出气势磅礴的文明图谱。他们如弈林青松扎根棋脉,以妙手为露浇灌棋道,用纹枰对弈架设起贯通东西的智慧虹桥。
而当千万簇思维之火在棋盘上交织升腾,便会淬炼出烈焰般的竞技势能,这正是集体能量汇聚而成的磅礴伟力——在国际象棋竞技场,团体赛的博弈之于战略、策略、战术的考究,或许已然超越了单个棋手之间的智力角逐,从而演变为智慧矩阵的立体交锋。
图丨2025全国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现场
近日,在张家口举办的2025全国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上,顶级棋手以“团队荣耀”为引领,展开智慧的交锋,在棋盘上共同绘制着胜利蓝图。期间,东道主河北队以其卓越的表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最终获得了女子组季军的成绩。而谈及河北队的出色发挥,便不得不提到一位20年前的国象“传奇”棋手、当下国象教练圈子中的俊杰——特级大师张鹏翔。
2025全国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期间,笔者有幸采访到了目前身为河北队教练的张鹏翔,张鹏翔给出了自己对于当下中国国际象棋事业发展现状的独特思考,不止于“棋场”,却也关乎“人生”。例如,从年轻棋手进阶到顶级棋手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和人生格局?卡尔森的经历是所有棋手可以值得效仿的“标准答案”吗?顶级棋手的“对岸”,究竟又在哪里?……
通过2个小时的访谈,张鹏翔给出的作答引发了笔者无尽地思索。以下是访谈实录。
01
28岁,从棋手到教练
Q1:您从顶级棋手转变为教练,顶级棋手的经历对您的职业生涯转型有什么影响和帮助?
张鹏翔:2008年,尽管当时我还不到而立之年,但从棋手到教练这种身份的转变,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棋手,我过往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让我对棋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为我如今指导青少年棋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教练的工作却又促使我从全新的视角审视棋艺,使我能够更全面地领悟其精髓。
Q2:作为棋手,当年你的成功——让中国国象全行业从业者都羡艳不已。2001年您刚拿到特级大师称号,就赢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卡尔波夫。
张鹏翔:那是在2001年世界锦标赛上,能赢他属于是一个机缘。卡尔波夫先生当时已经不怎么参加世界冠军赛了,国际棋联花了很大力气邀请他;而我,当时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21岁小伙子,刚拿特级大师不久,敢打敢拼——那盘棋我的进攻冲击力威胁到了他。在必须分出胜负的对决中,最终我通过加赛快棋2比0赢了他。
图丨2001年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世锦赛上,
张鹏翔战胜了卡尔波夫
Q3:而后,您又做了当年许多棋手无法想象之事——去欧洲的职业赛场闯荡。那番经历大体又是怎样的?
张鹏翔:我在2002年开始自费去欧洲闯荡。我希望能挑战自己,提高自己的等级分。2002-2008年,在欧洲的那六年里,我体验到了那个时代纯职业棋手的生活,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国际象棋文化和发展趋势。
Q4:您能否回忆一下,当年您在欧洲与年少时期的卡尔森对弈的经历?当下的青少年棋手应该从卡尔森的成长经历中吸取哪些经验?
张鹏翔:2002年,我曾与年仅12岁的卡尔森进行过一盘快棋对弈,当时我已是成年组的中国男子个人冠军。这场比赛在挪威举行,并全程由两个国家电视台进行了转播。卡尔森当时展现出的阳光与天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最终我输给了卡尔森,但这场比赛,对我后来形成的教练思想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
卡尔森的成长历程堪称传奇。其中,他的启蒙教练对他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这位教练曾是挪威国家足球队的锋线球员,因膝伤提前退役后,转而投身国际象棋——这种跨界的经历,客观上也造成了他对卡尔森所构建的培养体系更加全面。卡尔森不仅棋艺超群,而且性格阳光、充满活力、体能充沛,且具备数项体育运动的天赋,这无疑与教练的悉心引导密不可分。
青少年棋手可以从卡尔森的成长经历中,汲取多方面的启示。首先,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棋艺的提升;其次,要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与困难;最后,要珍惜与优秀教练和队友的交流机会,不断学习,持续进步。
Q5: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担任教练的?当年您从棋手转型为教练的过程,仿佛是“一念之间”完成的?就没有任何过渡吗?
张鹏翔:自2009年起,我逐渐转型为教练,开始指导当时的那一批年轻队员,如万云国、翟墨等。
我在28岁那年选择淡出棋坛,并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原因。当时,我已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斩获了诸多荣誉。固然,作为一名棋手,我内心一直渴望攀登世界棋坛的巅峰;但达到一定高度后,我又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新的人生方向。当时我只是想,现在是时候急流勇退,放下棋手的身份,去探索和尝试人生的新阶段了。
尝试从棋手转型为教练,其实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2009年,河北省棋牌中心的领导邀请我兼任教练一职。这次转型我并没有经历特别地过渡,而是直接从一名棋手切换到了教练的角色。
图丨张鹏翔(左一)率领河北队获得
2025全国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女子组季军的成绩
02
执教河北队,0功利心
Q6:参加本次全国团体锦标赛,河北队在赛前做了哪些准备?比赛期间我看到,您组建的是一套“以老带新”的出场阵容?
张鹏翔:在赛前,我们以老队员为核心,让他们带领年轻队员,构建出了一套稳定的出场阵容。这对于年轻队员积累国内顶级赛事的实战经验、迅速成长精进,提供了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由于目前团体赛只有一个替补名额,因此带上哪些新队员,说实话选择起来较为困难。最终,我们还是根据队员的等级分和近期比赛、训练的状态进行综合考量后,做出了这个阶段相对合理的安排。
在比赛中,我们会根据每位队员每轮比赛的状态和对手的实力,灵活调整上场阵容。老队员经验丰富,能够在关键时刻稳定军心,而新队员则充满活力和冲劲,能够为队伍带来新的活力。希望通过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让新队员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同时也为队伍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Q7:您对于此次带队参加团体赛所取得的成绩是否满意?
张鹏翔:近年来,河北队一直致力于为年轻选手创造条件,让他们通过比赛积累经验。同时这也是为未来的重要赛事,如全运会和智运会等赛事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这次比赛,我对最终的成绩(女队季军、男队第十四)并不抱有过于功利的心态。我更看重的是为队员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这次团体锦标赛期间,当赛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会在每天晚上为每个参赛棋手当天下的那一轮棋局进行详细地复盘和分析,协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团体赛的赛制和规则,需要队员们具备团队协作意识,不能不顾比赛形势和队友的成绩,而选择大胆冒进或是轻易地去议和任何一盘棋的策略——每名棋手对待比赛的态度至关重要,不能因个人原因影响团队的成绩。在此过程中,我会通过分享自己过往昔日的的经历,引导队员们建立正确的团体赛比赛经验。
这次比赛他们的表现总体不错,总是遭遇到强劲的对手也让这次比赛成绩的含金量提升(尤其是女队)。尽管有些对手的等级分较低,但比赛依然充满挑战,想获得胜利也非轻而易举之事。因此,需要他们认真对待和打好每一场比赛,不因对手实力差异而有所懈怠——赛后复盘,我都会鼓励队员们保持冷静和耐心,不因一时的得失而影响整体节奏和发挥。
图丨张鹏翔赛后为队员复盘
Q8:您的队员比赛期间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为第二天进行的赛前准备会和备战训练中,明明储备了足够丰富的战术细节和比赛预案——但一到比赛时统统用不上?
张鹏翔:在比赛中,棋手往往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解答难题的能力,还要拥有快速识别和利用战术组合的技巧。因此,赛前基于大样本下的对手分析以及准备的常规战术体系,并不足以应对比赛中的复杂局面。棋手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战经验的积累提升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进而提高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
Q9:当您的队员们在比赛场上遇到难以看出对手的战术或布局时,您有什么建议?
张鹏翔:当遇到难以破解的战术问题时,不建议一直“死磕”,因为这样可能会浪费大量时间,导致错过其他更有机会的局面。我建议棋手们要学会适时放手,不被一时的困惑所困扰,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可能更有利的战术上。
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棋手们要加强对各种战术的研究和学习,尤其是那些较为隐蔽和复杂的战术,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在比赛中识别和利用战术的能力。记住: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态和策略的考验。
Q10:作为教练,您如何因材施教,根据棋手的个人特点进行训练?
张鹏翔:我会根据棋手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例如,对于那些性格谨慎、内心细腻的棋手,我会鼓励他们尝试更积极、更主流的下法,帮助他们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对于那些性格急躁、喜欢冒险的棋手,我则会引导他们学会更加稳健的思考方式,让他们在下棋时能够更多地考虑对手的反应和可能的变化。
我会根据每位棋手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我希望能够帮助每位棋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下棋风格,并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此外,我还会定期与棋手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训练进展,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Q11:回顾过去的15-16年的执教生涯,您如何看待教练的角色和职责?
张鹏翔:教练是一个综合性的角色,需要投入时间去关注队员的状态,而不仅仅是自己参与比赛、身临其境。
有意思的是,一名优秀的教练,必须曾经是一名出色的棋手;但一名出色的棋手转型为教练,并不意味着此后就能成为优秀的教练。教练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能够理解队员所承受的压力,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图丨河北队在2025全国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上
03
对“Z世代”和“00后”年轻棋手的建议
Q12:您对于当下“Z世代”的年轻棋手培养体系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鹏翔:我认为,对于优秀的年轻棋手,应当安排高水平的专职教练进行长期系统化地训练和指导,而非依赖零散的集训。此外,培养体系应注重个性化——每位棋手都面临不同的问题和下棋风格,需要有针对性、定制化地指导。
Q13:对于“00后”这一代年轻棋手,您觉得心理建设的重要性何在?
张鹏翔:每个时代的棋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我们那一代凭借纯粹的热爱和天赋逐步成长,而如今的棋手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生存压力等。因此心理建设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女队员而言,从她们内心出发,她们更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在此过程中,教练也应承担起心理建设的责任,帮助队员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调节能力。
国际象棋是一项高度个人化的项目,它要求选手具备长时间的心理专注力和抗压能力。因此,训练方式应更加注重心理建设和教练的有效引导。然而,许多专业棋手的训练往往过于侧重技术层面,而忽视了这些关键要素。
因此,一个优秀的棋手,不仅要在不同年龄段的棋艺技术上实现长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还要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与稳重。在关键时刻、关键棋局,能够顶住压力,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这种强大心理素质的养成,对于一个年轻棋手迈向顶级棋手的过程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图丨两年前,张鹏翔指导GM朱锦尔训练备战大赛
Q14:您认为从事国际象棋运动,对于培养和塑造一个人的哪些方面有帮助?年轻棋手应注重培养哪些方面的综合素质?
张鹏翔:年轻棋手在棋弈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不应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棋艺是棋手的专业技能,而素质则是棋手的人格魅力。一个优秀的棋手,不仅要在棋盘上有所作为,更要在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修养,这包括但不限于尊重前辈、团结队友、遵守规则等方面。例如在为人处世和下棋礼仪等方面,应教育棋手们尊重裁判员的每一次判罚,比赛过程中避免不当的小动作、不去耍小聪明,输了要坦然面对、第一时间和击败自己的对手握手等……这些细节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棋手不仅要在棋艺上有所成就,更要在做人做事上有所担当。
此外,职业棋手还应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与运动,并保持高度的自律。职业棋手如果不充分重视运动,且在身材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这无疑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
在规划未来时,年轻棋手更应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他们应设定明确的目标,既要努力成为优秀的棋手,也要努力成为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人。同时,他们还应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新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格局。
总之,国际象棋不仅有助于构建个人的哲学体系,还能引导棋手思考: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在下棋过程中,经历挫败感以及培养独立承受压力的能力,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图丨张鹏翔带队参加全国甲级联赛时的场景
Q15:年轻棋手棋弈不断精进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兼顾学业的进步,似乎当今不同的教练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张鹏翔:对于青少年棋手过早放弃学业,专注于成为专业棋手、职业棋手的现象,我个人认为:从长远看,这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尽管专注于提高棋弈能力非常重要,但学业同样不可或缺——从整个棋手生涯的长期来看,放弃学业可能会导致他们在知识储备、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短板,影响未来的发展。何况棋手和学生这两种身份之间并非相互排斥,相反二者可以相互促进。
Q16:您认为年轻棋手在职业规划方面,需要获得哪些支持,建立什么样的保障机制?
张鹏翔:年轻棋手在职业规划方面需要来自家长、老师、经纪人等的多方关注和悉心培养。这涵盖了学业与生活的平衡、个人价值与国家队荣誉的实现,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等多个方面的事务。目前,一些一线棋手已经开始与经纪人合作——这是一种新兴的模式,有助于棋手专注于职业生涯本身,而减少打理其他事务方面的顾虑。
此外,棋手需要一套完善的保障体系,包括明确的待遇、良好的训练条件以及充足的比赛机会等。现今的年轻棋手,都需要教练的悉心指导以及团队的支持。然而目前,许多年轻棋手却缺乏这样的团队支持,他们的日常训练和比赛都面临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为棋手创造更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提高他们的待遇和保障,进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项运动,为国际象棋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Q17:对于国际象棋进校园,您个人有什么看法?
张鹏翔:我认为国际象棋走进校园是一件容易在教室里实现的事情。如果国际象棋能够作为载体进入校园,不仅能让家长们意识到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包括智力开发和心理成长,还能使整个民族更加坚韧。
国际象棋运动教会了青少年、孩子们既要全力以赴,又要学会看淡得失。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输掉比赛是常有的事,因为下棋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压力,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失利。这并不意味着占据优势就必然获胜,也不代表处于劣势就应该放弃——这正是一个优秀棋手或一个遇事能保持胜不骄、败不馁心态的人,从小就需要培养的素质和气质,
正所谓“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为上将军”的道理,国际象棋运动对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这也正是体教融合的要义所在。通过下棋,可以领悟强者之道。棋弈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对手之间的实力在伯仲之间,一步棋走错往往导致胜负易手。因此,胜败不仅取决于技术实力,还取决于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
图丨张鹏翔(左二)代表河北队与江苏队一起领取本届团体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末了,在张鹏翔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讲,国际象棋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门艺术,它融合了智慧、策略、心理与情感,每一步棋都蕴含着台前棋手与幕后教练的修为、沉淀与底蕴,在国际象棋的世界里,棋盘的方寸之间,展现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洞察。
国际象棋同样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智慧,通过一代代国象人的努力和创新,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除了竞技层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也同样重要。
※张鹏翔职业生涯履历
张鹏翔,国际特级大师GM,亚洲冠军,国家队首位特聘教练。
1980年出生,5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1996年获国家大师称号,1998年成为国际大师,2001年晋升为国际特级大师。
在2001年国际象棋世锦赛上,年仅21岁的张鹏翔爆冷淘汰前世界冠军卡尔波夫,一战成名。这一胜利不仅为他赢得国际关注,也奠定了其在中国棋坛的地位。
2002年,张鹏翔首次夺得全国个人赛冠军,并多次在全国团体赛和青年赛中夺冠;同一年,他以不败战绩夺得西班牙利纳雷斯国际象棋公开赛冠军。
2003年获得亚洲团体锦标赛冠军。
2004年获得西班牙巴塞罗那公开赛冠军。
2005年连续在法国戛纳、德国公开赛夺冠;同年,获世界团体赛锦标赛亚军。
2006年获奥赛男团亚军,个人台次表现分超过2700分。
2007年获亚洲个人赛冠军,世界排名最高达第47位;同年,获亚洲个人锦标赛冠军。
2002至2008年间,张鹏翔赴欧洲参赛,是首位登陆欧洲俱乐部冠军联赛的棋手,参加西班牙、荷兰等职业联赛,与卡尔森、卡鲁阿纳等顶尖棋手交锋,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职业生涯中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
张鹏翔在2008年激流勇退,逐渐淡出职业赛场,转型为教练,专注于培养年轻棋手。2008年后,张鹏翔担任河北队主教练,并成为中国国家队首位特聘教练。
2018年,作为教练帮助丁立人训练备战当年的世界冠军候选人赛。
截至目前,张鹏翔培养的知名弟子包括GM万云国、WGM翟墨、GM白金石、GM彭雄健、WGM丁亦昕、IM张子佶、IM刘钊杞、WGM宋宇新等。其教学理念强调棋手需兼具技术与人格的培养,避免成为“棋呆子”,倡导阳光心态与综合素养结合。
以棋手的身份,张鹏翔至今仍有强大的“战力”。2019年,获得全国智运会男子个人季军。2024年和2025年,两次获得英国黑斯廷斯公开赛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