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棋联副主席、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会长谢军为2025年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第二轮比赛开棋
作为国际棋联副主席、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会长,谢军的个人影响力与时代印记,自1991年以来就一直深刻地烙印在中国乃至国际棋坛的历史长河中。
作为在中国国际象棋领域拥有独特历史地位的“棋后”,她深知,一个人的成功不足以推动整个象棋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成梯队地培养一代代棋手,并且在普罗大众层面让象棋文化薪火相传。于是,她积极投身于国际象棋事务的管理、普及和推广工作中,一直在履行其作为中国第一代“棋后”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
近日,在2025年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期间,笔者有幸采访到了谢军。访谈中,谢军分享了她对中国国际象棋及国际棋坛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
她表示,中国女子国际象棋底蕴深厚,成绩卓越,涌现出众多杰出棋手。展望未来,随着新一代棋手的迅速成长和不断进步,中国女子国际象棋的整体实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她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象棋的传播方式将更加多元化,线上比赛和互动平台将成为棋手们交流切磋的重要渠道。尽管比赛形式可能会变化,但国际象棋文化的核心——智慧、策略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将永远保持不变。
她透露,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当下正积极筹备一系列国际赛事和交流活动,旨在为全球棋手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舞台。她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对国际象棋的兴趣,培养更多优秀的棋手,推动国际象棋事业的蓬勃发展。
谢军在2025年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期间接受媒体采访
01
从女子对抗赛,看女子国际象棋现状
2025年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竞技盛宴,更是女子国际象棋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此前的“分区赛-候选人赛-对抗赛”赛制,不难发现,女子国际象棋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它不仅是顶尖棋手间的激烈对决,更是对女子国际象棋运动的一次全面检阅。通过对抗赛的形式,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棋手们的成长路径,以及她们在应对压力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两位代表世界最顶尖水平的女棋手,凭借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更为女子国际象棋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动力。
以下,是谢军对此次比赛选手及赛制的见解:
Q1:作为中国第一代“棋后”,您对参加这次冠军赛的这两位现任“棋后”——居文君和谭中怡,各自有什么直观的印象?
谢军:这两位棋手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并且同龄,她们自小入选国家队时就一起成长、成熟。在过去的几年里都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而且他们多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一个极高的竞技状态,这非常了不起,说明在平常的训练和整个状态的保持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非常专注。
对于这次比赛,我认为她们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当然,顶尖级高手过招,比赛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当天的状态、对手的表现以及战术的运用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但无论如何,我都非常期待她们能够展现出最好的自己,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对决。作为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会长,我也一直鼓励和支持着我们的棋手们,希望她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棋手的实力和风采。
Q2:您参加过对抗赛制的世界冠军赛,也参加过淘汰赛制的,您更喜欢哪种赛制?
谢军:实际上,这两种赛制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对抗赛中,棋手是固定的,因此对决的激烈程度和压力感会更加强烈。在这样的比赛中,有时我们会发现难以找到新的招数来给对手施加压力,因为彼此之间太过了解,毕竟大家一直在针对同一个目标进行准备。
而其他赛制,比如淘汰赛或循环赛,则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因为对手在不断变化,你的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这会让你更加灵活。有时,甚至我会保留一些好的走法和计划,不急于使用。此外,我还会预估下一个对手是谁。但在对抗赛中,则不存在这种情况。对抗赛因为知道对手是谁,我会全力以赴,把所有的招数都使出来。
因此,这两种赛制各有特点。但我更倾向于目前国际赛事所采用的模式,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它将两种赛制结合起来。在前期的晋级过程中,采用循环赛或淘汰赛;而在最后的决赛中,则以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对抗赛更能考验棋手的真正实力,我们称之为巅峰对决。当然,这种赛制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
02
从女子对抗赛,看女子国际象棋的未来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加大对女子国际象棋的投入,为女棋手提供更多的训练和比赛机会。这不仅提升了女棋手的竞技水平,也为她们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荣誉和尊重。同时,女子国际象棋的普及和推广,也促进了国际象棋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这不仅增强了国际象棋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还使得这项古老而优雅的运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不仅如此,从对抗赛中,还能洞悉女子国际象棋未来的发展动向——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棋手脱颖而出,她们将携带着新的思维和战术,为这项运动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变革。年轻棋手们所带来的不仅是个人技艺的提升,更是对女子国际象棋整体风格的影响。她们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尝试新的开局和战术,使得比赛更具观赏性和悬念。这种创新精神,无疑将推动女子国际象棋不断向前发展,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参与者。
以下,是谢军对于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
Q3:作为行业协会会长,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女子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发展的?当下,女子棋坛的竞争格局是否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谢军:中国女子国际象棋事业长盛不衰、生生不息,但也面临着很多考验和挑战。目前,我们最顶尖的棋手年龄偏大,需要一个承上启下的不同年龄段的梯队支撑,但目前我们的梯队建设还不够完善。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我们的成熟棋手长期努力的结果,她们一直在坚守中国女子国象队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优势。
与此同时,我们的年轻棋手也应该展现出她们的锋芒。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协会非常重视年轻棋手的成长和培养。目前,我们已经有一批20岁以下的年轻棋手崭露头角,并在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女子国际象棋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像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无论是传统强队还是新兴势力,都已经开始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同时许多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女棋手也开始崭露头角,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出色,甚至让我们感到压力。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个人赛事中,团队比赛也同样受到影响。随着各国对女子国际象棋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增加,竞争格局的多元化趋势愈发明显。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女子棋坛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且充满变数。但即便如此,我也依然相信,中国女棋手一定会继续捍卫我们的荣誉。
Q4:作为国际棋联副主席,您如何看待中国国际象棋事业的现状和未来?这对全球女子国际象棋生态有何意义?
谢军:从国际棋联的角度来看,一直期待中国能够为国际象棋行业带来更多经验、智慧以及贡献。回顾上世纪70年代,国际象棋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可以说是一个“国际象棋沙漠”。然而,经过短短5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从一个对国际象棋知之甚少的国家,迅速崛起成为国际棋坛的强国,包揽了众多世界冠军。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棋联始终期待着中国能够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动国际象棋事业的发展。如今在亚洲这一区域,在中国的带动示范效应下,已呈现出群雄并起的态势。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棋联将一如既往地期待并推动人口大国贡献更多的经验和更多的赛事,以及更优质的教学方案和传播路径等。因此中国在国际棋联是极具话语权的。与此相匹配的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期待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能够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
03
从女子对抗赛,看女子国际象棋的推广
一场赛事或许只是一个产业发展的缩影,但它无疑为女子国际象棋的未来描绘了令人振奋的图景。在这场女子世界冠军对抗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女子国际象棋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赞助商的增加、媒体的广泛报道以及社交媒体的热烈讨论,都表明了女子国际象棋已不再是一个小众项目,而是逐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体育盛事。这将激励更多的年轻女性投身到国际象棋这项运动中,为女子国际象棋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政府部门持续加大对该领域的支持和投入,为棋手们创造更优越的训练和竞技环境,从而将助力中国女子国际象棋事业稳步前行。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国际棋坛上,中国女子国际象棋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国内,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以下,是谢军对于女子国际象棋的推广与挑战相关话题的观点阐述:
Q5:上海、重庆这两座城市作为两位女棋手的“家乡东道主”,各举办对抗赛一半的赛程,这种模式对于中国推广普及国际象棋有什么好处?
谢军:这种模式主要取决于主办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赛事筹备的成熟度。对抗赛吸引眼球的程度较高,尤其是在举办城市当地业余棋手和国象爱好者心中,拥有极高的魅力和价值。此外,对于“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的周边推广,也能够起到延伸其认知度和影响力的作用。
Q6:女子国际象棋运动在商业化和社会关注度方面,目前所面临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吸引更多女孩参与这项运动?
谢军:棋类运动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场景不会像足球、篮球那样“热血喷张”,而更偏向于“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现象。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相结合可能是一种提高关注度的快捷方式。
女子国际象棋在商业化方面还有进步空间,需要一步一步地做。例如在吸引女孩参与方面,国际棋联非常重视女性参与,因为女孩子下棋可能带动的是一个家庭,无论是从体质、意志方面,还是从文化层面,棋手作为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同时,世界冠军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能够激励更多女孩参与这项运动。
Q7:您理想中的中国女子国际象棋的“黄金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景象?当下做出哪些维度的改变,能让它更快实现?
谢军:中国女子国际象棋还远远没到“黄金时代”,因为很多工作还在路上,还在探索过程中,不能说有很成熟的经验。虽然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女子国象在绝大多数时间内领跑全球,但这只是竞技上的暂时优势。其他国家也在成长,中国需要做的更多,比如提高赛事的参与度、文化品质和教育功效等。只有当这个项目有需求,社会力量能够自动化地完成任务时,才能称为“黄金时代”的全面到来。
Q8: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国际象棋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拥抱人工智能时代,以符合“体科融合”的发展规律?
谢军:在人工智能时代,国际象棋应该积极地去拥抱和融合人工智能。体科融合是指科技与体育的结合,借助科技力量让更多的爱好者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么思维、怎么思考。在训练过程中,一方面,要借助科技元素来提高训练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棋的教育功效的发挥,让家长知道学棋能够让孩子更会思考。在融合过程中,既要适应科技的变化和发展,又要提升棋手独立思考的水平。
最后,在谢军看来,以2025 年国际棋联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视为窗口,将有助于行业集体探索2025年国际棋坛新纪元。在这一新纪元中,女子国际象棋无疑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对抗赛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竞技盛宴,更是推动女子国际象棋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谢军表示,随着女子国际象棋运动的不断壮大,也将为女性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展现女性的智慧与力量,提升女性在体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