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王玥:棋手,要为自己不断创造“战机”丨2025国际象棋中国分区赛·特级大师访谈①
最新动态
王玥:棋手,要为自己不断创造“战机”丨2025国际象棋中国分区赛·特级大师访谈①
2025-03-234

共有77名棋手(男子组46人/女子组31人)参加了在风景独具的吉安市吉州区钓源古村举办的2025国际象棋中国分区赛,赛期从3月22-30日。3月23日已进入第二比赛日,棋手们捉对厮杀,激战正酣。比赛均为9轮瑞士制,每盘棋用时为第一时限每方90分钟走40步,第二时限为每方30分钟包干,从第一步棋开始,每走一步加30秒。此次中国分区赛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棋手迈向2025年国际象棋世界杯的重要资格赛。

不过,如果有这样一个“赛制”:棋手在2025国际象棋中国分区赛期间,每接受一家主办方邀请驻会报道的官方媒体采访一次,算作得一分的话——那么这项赛事的“冠军”非王玥莫属。

在这样一个慢棋“长考”、动辄一盘棋下4个小时的赛制下,换做普通人结束当天比赛后,正常状态是脑子根本“转不过来”,因此不仅能接受采访,且能面对媒体采访对答如流者,不失为具有“大将风范”的一种体现。2025国际象棋中国分区赛期间,2014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中国男队冠军成员、国际特级大师王玥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王玥在第二轮比赛中

Q1:从职业棋手的视角来看,中国分区赛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以致于能够吸引您作为世界冠军级别的特级大师今年前来参赛?

王玥:由于近些年来,中国国际象棋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以说国际棋联就单独为中国设立了分赛区的“出线”名额,因此作为国际棋联世界冠军赛体系的重要赛事——中国分区赛对于每一名中国棋手通过选拔机制得到世界冠军赛正赛资格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你可以将其理解为近似足球世界杯的“出线机制”——中国分区赛相当于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通过分组循环赛竞逐有限的直接出线入围世界杯的名额。取得男子组前三名和女子组前四名,就可以直通国际棋联男、女世界杯正赛。当然,如果这次比赛没有获得直通资格的排名,棋手接下来还可以通过继续参加亚洲范围内的相关赛事,再去“抢”这个名额。

Q2:这次参赛,您个人的感觉和体会如何?有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王玥:感觉这次大多参赛棋手都是年轻选手,棋手年轻化趋势显著。显然,这样一天只下一盘慢棋的赛制,当每盘棋进入第二时限的拉锯时,对于精力更加旺盛的年轻棋手来说是更加有利的。

现在回看起来,身处这个时代的00后年轻棋手,他们的训练环境和成长环境都比我们这批“80后”棋手要好得多了——相比现在AI时代的训练模式、棋力进步速度、线上对弈便捷度……我们那时候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也不为过。

不过尽管如此,无论是当年翻看棋谱书籍学习、教练指导以及和同年龄段队友实战对局集训的模式,还是如今运用AI技术、AI算法已经成为棋手训练的重要工具——作为棋手,我的参赛心态始终都没有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变化,因为热爱国际象棋,对于我自己来说每次参赛都视之为享受比赛的一次经历和体验。

Q3:上世纪90年代的训练方式,丝毫也不影响您和您的80后队友倪华、卜祥志、王皓等棋手后来成为那批杰出的中国男子国象“黄金一代”——作为一名曾经为国而战的世界冠军级别的老棋手,您在为00后、10后棋手传帮带过程中,能否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当下的中国年轻棋手应迅速从哪方面提升?

王玥:对于这个问题,我就想表达一个突出的观点。如果用军事用语来回答的话,那就是“战机”这两个字。为什么是这两个字?作为棋手,要不断为自己创造“战机”,这样才会有获得更好的战绩和更多的大赛经验的可能。这又回到了业界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年轻棋手普遍还是缺少比赛机会,缺少走出去一年内参加足够多的积累国际等级分级别赛事的频率和强度。

以这次中国分区赛的参赛棋手们为例,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是国内的一线顶尖棋手了,但从国际等级分的角度看,似乎二者并不匹配(与能力值相比偏低),也就是说,也许目前国际等级分是2200分的中国棋手,但是他们如果出国比赛的话,平均可以表现出2400分的国际等级分水平。

因此在我看来,如果有一大批有天赋和潜力的中国青少年棋手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打国际比赛,一是放眼看世界,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二是积累国际等级分值的速度也更快,获得与自己真实能力更匹配的国际排名;三是总能获得和世界顶尖棋手交锋的战机,长期看的话,对于对手的技战术特点和棋风就会颇为了解,这将有利于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我、为国争光赢得机会,尤其是当备战团体赛项目时。

Q4:是否也可以说,以当下年轻一代的代表棋手肖同为例,他的这种全球参赛模式值得后起之秀们效仿和推广?尤其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棋手及其家庭而言?

王玥:频繁出国比赛,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肯定是会产生一些经济上的压力,但现在出国比赛,无论是赛事数量、出国机会还是差旅成本,毕竟还是要比上世纪90年代的机会成本低很多。因此我个人觉得,肖同这种长期在国外征战打比赛的模式,对于培养和挖掘青少年国际象棋天赋而言,是值得面向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推广的。

大家应该具备多出去交流、多出去比赛的理念——所有人一起通过与各国顶尖棋手不断地交锋来“涨棋”,才能将中国棋手国际等级分的整体水平线拉高。

Q5:记得去年的男子世界冠军赛期间,您的直播间常常拥进万人,来收听您对于丁立人大战古克什14个回合的直播讲解。期间,也谈到了国际象棋后备力量问题,包括未来的国际象棋青少年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新问题,比如说电竞与国象的融合,还比如人工智能改变训练模式后有可能影响未来行业格局的问题——对于这两方面热点话题,您目前持什么观点?

王玥:虽然前有卡尔森、后有中村光,开启了顶级棋手与电竞公司签约的先例,但我个人觉得对于国际象棋电竞化的趋势,现在似乎一切还没有定论。对于国际象棋运动本身而言,电竞的介入,使其改变了传统比赛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说实话,电竞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国象元素与电竞元素该如何融合,在培训市场和周边市场该如何延伸——这个至少在我这个层面,不是当下该去考虑的问题。

但是从人工智能的方向和趋势来看,它对于国际象棋运动而言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和初步接触过国际象棋引擎。更何况当下,顺应AI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层出不穷的AI技术及其应用,不仅改变了棋手的训练方式,也为国际象棋国家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AI的出现,为国际象棋技术的应用及未来竞争格局的改变都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如何在棋手本源训练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人机交互和AI算法,这也是我和李超近几年回到成都开办俱乐部进行创业时的至深思考与体会之一。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